规范胡思乱想(抑郁症和科研学者适读)(1 / 2)
少年有少年的迷茫。
青年有青年的彷徨。
中年有中年的痛苦。
迷茫也好,彷徨也好,痛苦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点——想太多。
你有没有明明很困却睡不着、明明安静大脑却思绪乱跳的体验?
你有没有只想静静却忍不住胡思乱想的体验?
你有没有想到难受,想到疲倦,想到痛苦的体验?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思绪混乱,因为思想串台,因为理不清剪不断。
这种状态维持久了,脑袋的温度就会上升……更是会越想越乱,越乱越想,越难受越不停……长时间如此就会迷茫、彷徨、痛苦;长时间的循环往复,就增加了得抑郁症、人格分裂症的概率。
怎么避免胡思乱想呢?
读书可以缓解、可以疏导、甚至是避免。
正如孔子说的,“我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学,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们把人比作成是一个杯子,你天天纠结痛苦,不吸收新的思想观念,那这个杯子里的苦水就会越来越多。
而读书的作用,一是扩展杯子的体积,二是用新的文化调剂旧的痛苦。当然这里所说的书,一定得是好书。
那除了读书学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避免“胡思乱想”呢?那读书之后还会“胡思乱想”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我今天想聊的“规范胡思乱想”了。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问题和观点后,不要掺杂别人看法,不要掺杂个人情绪,应该想想为什么,凭什么,会怎样,怎么办?
比方说:被辜负该不该回头?
那你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