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伏脉千里(1 / 2)
当初的方案,属于让三位塞王空手套白狼,从朱标这儿低价拆借一小批古玩奇珍,在高价卖到他们所处的封地。
虽说北境的条件不比江南。
可他们把守毕竟是边关重镇,来往商队不论携带盐茶,或是其他什么在塞外紧俏的货物,都要途经,然后与北方异族交换中原大地稀缺的马匹牛羊,或是遥远国度的香料等。
在这样的市场中。
那些在应天府市场饱和,与南方市场喜好相悖的古玩奇珍,就比较容易出手了。
这些塞外行商反正也不懂这些。
只知道这些兜售古玩的价格在大明境内属于捡漏,带回国内可以卖个好价钱就行了。
如此一来。
就算是还要补齐这批拆借古玩的钱银,所得利润还须与东宫平分,余下这部分,也让三位塞王赚了个盆满钵满。
按理来说,这的确是件好事。
如果府内的账房没有上进心,没在汇总时做了比对,察觉了不对,这个秘密或许会一直掩藏下去。
问题本身其实很好理解。
同样是古玩奇珍,抛开审美和偏好的差异。
在初始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同样的炒作手段,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炒作出的价格越高。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
朱标虽然让了底价,但要求利润对半分,所以成本相当于没降。
同样的成本,经济条件相对更差的地方,卖出的价格居然比经济水平更好的地方更高,说这中间没有猫腻,怎么解释这出现的问题。
常升遂派人四下去查。
乃至和那群勋贵二代们侧敲旁击,探听他们家里的父辈们甩卖典当家中奇珍古玩的价格。
尽数记录后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