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 第1229章 仙掌凌云与小农经济

第1229章 仙掌凌云与小农经济(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对啊,这不是和县里签了开发协议么,现在北峪村被划进了待定的文保区,而且大概率也就这样了,所以要求县里赔偿前期的投入经济损失。”

“嘿,这好么,风水轮流转了不是?那县里咋说的?”

“咋说?不可抗力,爱咋咋。实在不行,商量一下,给佳宇换个地方开发就是。这妙峰山附近地方大了去了,南边不行北边,北边不行西边,总有一块适合的,可你要说前期投入,有什么投入?你连买地的钱都没给呢,要不然拿发票来?”

“哈哈哈。那个陈乡长咋弄,这通上蹿下跳的,数他最卖力。”

洪运隐晦的笑了下,“这明年年中,可能就要撤县设区,从上到下,从一把手。到机关、乡镇、街道的办事员,人员编制组织架构什么的,都得动一动。”

“噢?那意思,洪县有机会?”

瞅了眼那块石碑,洪运给李乐指了指,“好寓意,不是么?”

“是啊,好寓意。”

“走,看看荆博士又挖到什么好宝贝了。”

两人沿着一条已经清理出来的小道,继续往前,上了一道坡,就瞧见原来被土石掩埋的那个有三米多高的承露台,已经被挖去了表面的覆土,露出了一片用青石板和青砖垒砌成的规整的八角形模样。

上面散落着各种已经变了颜色的汉白玉梁、柱、栏杆、还有柱础的建筑构件。

尤其是这些构件,都雕刻繁复的花纹,李乐懂得多点,除了道家的如意云纹,还有双鱼纹,四圣兽羽人,还有的自己也叫不上名字,如莲花盛开,如雪花飞舞,如古钱叮当,还有的米字形、三角形,甚至有六格菱花精致无比。

仅有此这已经清理出来的一部分,就已经能想到八百多年前,这兴真宫建筑的宏伟和精美来,怪不得那石碑上说,势极翚飞,威加壮丽。

还想再细看,不过规矩在此,李乐只能和洪运伸着脖子,探着身子,在拉起的线外瞧看。

“诶,李乐,上来吧,这玩意儿就是个警示,别乱动就行。”

承露台上,头顶用根长杆细毛刷当发簪,穿着一身劳动布工作服,脚踩登山鞋,带着线手套的荆明招呼道。

“好。”

李乐拉着有些痴肥的洪运上了爬上台面,这才看到承露台被清理出来的边际。

“嚯,不小啊。”

“嗯,其实,这个看似是个祭坛,其实是个八角形的基座,看着没,这边的柱础,这上面应该有个和紫禁城中和殿一样的大殿。只不过规模要小的多。木质结构已经没了。看看。”

荆明手一翻,亮出一块残破的瓦片来,拿手搓了搓,显出残存天青色的瓦片来。

“不是黄色的?”

“这是琉璃瓦,唐之前,因为技术局限,琉璃瓦并没有被广泛用于大型建筑,宫殿这种,仍然是灰色唐瓦为主。到了宋代,绿色或者天青色的琉璃瓦成为皇家或者高等级建筑的专用,到了金中都时期,黄色琉璃瓦才出现,被用于皇城屋顶,这里,明显还带着宋地的建筑规制。”

“哦哦。”李乐接到手里,又给洪运看了看,再还给了荆明。

“那要照你这么说,这里的规模非常大?”

“比我当初预想的要大,刚刚地勘的师弟回来,给我说,这边,可能占地在八百多亩,主建筑群,中、南、北三宫,还有两边的配殿的附属建筑,就有三万多平米。”

“啧啧啧,真大啊。”

“要不怎么能叫宫呢?”

“那以后这边要是都挖出来,得多壮观。”洪运说道。

荆明歪头瞧了眼,“谁给你说要都挖掘出来的?”

“啊?不是?”

“不是。”

“为什么?”

李乐笑着解释,“主要是出于文物保护,再一个考虑到挖掘成本。古代遗址的发掘,都是渐进式的,又不是挖金矿,与其挖出来风吹日晒雨淋的加速风化,还不如就暂时埋在地下,待有需要时候再来。这边面积这么大,您琢磨琢磨得多费人力物力?”

“是,确定了年代,范围,工艺特征,还有和一些历史记载的证明对应,一般没有迫切需要,都不会全挖掘出来,这种大面积发掘之后,得不到相应保护,被破坏的例子还少么?”

洪运点点头,“也是,这种又不是景区建筑开发。求大求全的。”

“那这个大殿的台基,之后?”

“看情况吧,要是村里不能有人定期的进行巡护巡查保护,还是要重新恢复原样的。”荆明说道。

“哦,那得给鲁达说一声,安排人。”

“您还是惦记开发呢?”李乐笑道。

“呵呵呵。”

两人站在台基之上,随着荆明的指点,看着周边的宫墙,建筑基础,石道,棂门,石坊对应的位置。

“这要是能恢复原貌,得多壮观啊。就荆博士说的,前面个大殿,真有那么宏伟?”

“嗯,按照已经发掘的几个柱础的截面面积来推断,那个大殿的高度,至少要在九米,面阔九间,长四十五至五十米,进深5间,宽二十二至二十五米,面积和现在晋省云州的华严寺大雄宝殿的规模差不多。”

“那,这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在那个时代,能造成这么大的建筑来,老祖宗啊。”洪运看着前方,一块农田中被用彩色小旗儿圈起来的四四方方的一块地,感慨道。

荆明点点头,“我们的老祖宗,就是依靠着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的轮回,创造了农耕文明的巅峰。直到近代,才突破了小农经济的范畴,依靠人民,开始走向另一个工业化的巅峰。”

“你们考古也学政经?”洪运问道。

“考古是在证经补史,最大程度还原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风貌,当然要学。”

“荆师兄,你怎么看小农经济?”

“我?你这是高中老师留下的作业,过了几年又想起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