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福康公主(3)(2 / 2)
天幕上来来往往的人手中拿着长剑,而身穿嫁衣,可是那华丽的冠子却被天幕上的女子取了下来。
她单手绾发,明明与自己面前的福康公主没有丝毫相似,可苗氏还是能从中看到与自己女儿一般的野心。
“夺燕云,战辽夏,让他们知道我们大宋的儿女不是软骨头!”
天幕中的福康公主翻身上马,眼底满是杀意,身上的嫁衣没有阻拦住她的动作。
甚至于她的剑鞘上染上了鲜血。
【此时的仁宗等人在福康公主的府邸喝着酒,宫中空无一人。】
紧接着公主一剑将李玮头颅砍下,鲜血溅在她的脸上。
“孤能给你一个痛快的死法你应该满意了,要不然就把你活生生的千刀万剐。”
建宁帝一脚将头颅踢开,此时的福康公主府则被紧紧围住。
【也就是这一日,仁宗无比后悔为何会听从那些文官的话垂衣拱手而治,与文官共天下的后果也于此出现。】
【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武将地位愈发下降,甚至到了文官时期对于武将几乎是不留余力的打压。】
【他们亦是有着雄心壮志之人,可遇见仁宗却只能壮志难酬。】
【但没关系,武将们的强来了!】
仁宗看向赵燕宁的眼神都变了。
现在的赵燕宁不是他的女儿,而是他的政敌。
一个能力造反甚至于能够平定天下四海臣服的政敌。
可对于赵燕宁来说,她只是摩挲着自己身上藏着的武器。
没有任何人能够威逼利诱自己。
赵燕宁无比庆幸,在天幕出现前自己的造反人员几乎就已经配齐了。
只要现在自己一声令下,她就能揭竿而起。
古人常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在赵燕宁看来男女又有何区别。
【这次宫变的前夕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狄咏,也是后来建宁帝的狄贵夫。】
【狄咏,是武壮公狄青的三子,《宋史》曾记载:“数有战功”,“颇美丰姿”,“天下谓咏为人样子”。】
【而狄咏则是建宁帝早年的追求者,更重要的是,狄咏的父亲狄青也是建宁朝第一个入太庙供奉之人。】
贵夫,也是正常。
狄咏就坐在下方,正好和李玮面对面。
而李玮的眼底满是怒火。
【狄咏作为面涅将军狄青的儿子,他的能力和容貌绝不逊色任何儿郎,而他与建宁帝的缘分使然是自己的父亲狄青。】
【在建宁帝四岁的时候,想要习武,仁宗一直不同意,最后还是温成皇后的促使下仁宗将狄青安排给了小小的建宁帝为武师傅。】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狄青察觉到了自己这个徒弟的聪敏,甚至让狄青都不免感叹为何建宁帝不是一个男子。】
【可建宁帝从不觉得自己的性别有什么不好之处,四岁的她站在狄青面前说出了那句话:古人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曰:女子何不为帝?】
四岁啊,这家好孩子四岁就想着女子何不为帝。
怪不得人家能造反成功呢。
【作为建宁帝的武师傅,也就是在这时,他见到了建宁帝的另一位师傅,文和。】
【史书上建宁帝一共有六位师傅,除了狄青外,其余五位师傅的来历不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建宁帝的师傅们都是善终。】
【后来狄青与文和交好,狄青才算是明白为何建宁帝能如此心狠手辣的解决掉这些人。】
【要知道文和在建宁一朝还做过一件事情,绝其种族。】
嘶...
此时在不远处待着的贾诩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这也不能怪自己不是吗。
后朝的剑总不能斩了本朝的官吧...
应该吧...
【可以这么说,建宁一朝,在史书记载中文和的形象都更像是酷吏的存在。】
够了!
众人算是彻底明白了。
福康公主赵燕宁,生而知之,面涅将军狄青,素善战,又出现个心狠手辣的文和。
怎么,这福康公主就是老天爷的女儿是吧。
曹皇后的脸色惨白。
她的养子赵曙呢?
如果福康公主继位了,那么作为和福康公主作对的前皇后结果如何?
曹氏只觉汗毛倒立,那双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赵燕宁。
【这场宫变的结局其实显而易见,仁宗几乎是没有任何能力反抗,而作为仁宗养子的赵曙此时还在岳州。】
【这场宫变的结果显而易见,仁宗与曹氏被幽禁,建宁帝派人守着王公大臣家中,而其中文官更是如此。】
【我们说过,建宁帝时期是大宋武将地位发展的黄金期,而这也使得仁宗手底下几乎没有武将愿意效忠。】
【正所谓文官造反,三年不成的原因也在此。】
有时候仁宗也挺无助的,重文轻武明明是先祖定下的规矩,怎么什么倒霉事都落在了自己身上。
【建宁帝的性格与她的父亲截然相反,仁宗的谥号之所以是仁,一个原因是建宁帝觉得她父亲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不容易,听到一句夸自己的话。
【可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宋仁宗过于仁弱,仁这一字可以是夸奖,也可以是明褒暗贬。】
【在大婚后的第二日早朝,宋仁宗没有再出现于前朝,而坐在龙椅上的则是昨日成婚的福康公主。】
那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后,殿内一片死寂。
天幕上所有官员身旁几乎都跟着一个士兵,而士兵的手中拿着长剑或者是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