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灵魂(1 / 2)
陶雅自身虽处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可她本身并不觉得物质富裕是件让自己感到骄傲与自豪的事情。恰恰相反,有时候,她反而对有钱的生活感到十分的厌倦。这样的厌倦,也使得她的性格变得坚韧,她想要的,无论谁想试图阻止她。她都会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独立的思想,刁蛮任性去打发想劝她的人。
就拿她自己的穿搭上来说,她不喜欢那些鲜艳华丽的衣服。反倒喜欢那些颜色单一,价格普通的实用性的衣服。而这样的穿搭,也常常会招来一些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冷眼与歧视,可她仍对此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因别人的眼光与看法而适当“改良”的意思。
对于陶雅的颜值来说,她并不需要太多的装饰,她觉得化妆是件繁琐,很浪费时间。对于她而言,打扮精神,比打扮脸蛋来的更漂亮些。因此,她平时并不喜欢打扮,常常以素颜示人。可她的鹅蛋脸,似乎是被上帝提前化过妆似的,无论她怎么不爱惜,她的皮肤依旧雪白光滑、透亮,外加一颗眉心间的美人痣,走到哪都是个素颜美女。
谈及她对诗词的热爱,那一定和她的母亲有着莫大的关系。她的母亲虽是一名企业家,可骨子里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等四书五经有着很高的热爱,所以,在母亲的熏陶下,她们常常会到新华书店去看很久的书,只为给自己的修养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
除此之外,她自身对诗词方面也有着极高的热情,从刚开始的读诗,渐渐地,她发现,她已经离不开诗词了。而这也是她能放弃原生家庭所给予地财富,亲自到乡村去当教师的原因之一,其次,是因为她自我的独立,不想被父母支配自己的人生,虽然,父母给她的一切,足够她一辈子都可以衣食无忧。但她觉得这样的生活,过几天还好,若一直这样,她迟早会疯掉的。
正因如此,当她提出要去偏远地乡村当教师,与她的父亲发生了很激烈的争吵,最后,还是在她宠爱的母亲的缓和下,双方才没有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父亲也无奈的向她妥协了。
谈及与斯文的认识,那确实是一次巧合。还记得,那时的她25岁。当时的她与斯文恰好同坐一辆开往广州南的列车。在列车上,斯就坐在她的身边。当时的斯文在列车上,放好行李后,坐下来就拿出他随身携带的电脑,开始写文章。一旁的陶雅见此,出于好奇,偷偷地瞟了斯文写的文章,被斯文发现后。她以为会遭到一番训斥,没想到,斯文却主动把写好的文章递给她看。
就这样,俩人以这种平常而不能在平常的方式相遇,结识,再到后来,随着时间的积累,她们彼此之间的这份建立在诗词歌赋上的友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也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半个知己。
当时的陶雅,蒙生出过与斯文相爱的想法,可还没有去尝试,就被斯文扼杀在摇篮里了。
“陶雅,知己胜新欢,新欢易招恨。莫为一时故,遗失好知音。”斯文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每每想起,她的泪水都会不自觉的落下。或许,她是在为刚生出的爱情,却胎死腹中而感到惋惜和悲痛吧。
时隔两年,他们再次相遇,虽然,陶雅心里还有过再次与斯文邂逅的可能,可当她看到晓丽后,这一切,终将又成了泡影。
“依山傍水,鸟雀和鸣,几间茅屋。你这个狂人,竟收敛到如此地步。但说实话,这很文雅,配上你的德行,到可以称得上陋室德馨了。”陶雅欣赏完后,与赵晓丽、斯文坐回到了院外的小木凳上,刚坐下,她就对刚才所看到,所听到的作出了自己的评价。
“哈哈,按照你这么说,那人人待在小茅屋,都成了德行高尚之人了。”斯文笑着回答说。
“也不全是,狂普,在我们讨论事情之前,能不能先八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