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捧别人就是捧自己(1 / 1)
“大人,听说本城几个不知天高地最的士子约大人明日一聚,意图挑衅大人!”待手下将那王押司送走,堪检黄安谄媚的问道。
“你也知道此事?”乐天有些惊讶。
“此事在钱塘县早己经传的遍了,说是大人作了首瞧不起西湖的诗词,惹得整个杭州府的百姓都对大人心生不满!”黄堪检苦笑道,说话间从怀中拿出张纸笺,奉与乐大人:“属下寻了那几个士子的经历,想来对大人有些用处!”
展开纸笺,扫了两眼后,乐大人却是笑了起来:“倒是有些意思,难怪这沈杰敢寻本官的晦气,果然是有几分依仗!”
待乐大人离去后,屋内从未做声判书童惊讶且不解的向着两个同僚问道:“乐大人今日与那王押司的一番言词是为何意?又何苦来哉!”
黄堪检见惯了官场中的嘴脸权谋,笑道:“我等是武官,乐大人是文官,文官的思路与我等自是不同!”
“你才跟了乐大人几天?”对于童判书的问话,木捕头不以为意,反问道:“乐大人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快伇做到一县父母,除了腹中的诗词经纶墨义外,胸中滔略又是岂你我能够揣测的!”
“这就是为何你是从九品的判书,而乐大人是从人填词作曲,听起来生动活泼浅显易懂,说的好听些是雅俗共赏,要说的重了些那便是毫无雅意格调,这等似无病呻|吟般的浅|吟低唱,实登不得大雅之堂!”
在座的这些女伎均是行中翘楚,既然能在同行中混的出人头地,除了有不俗的美貌外,还要有着不错的文字功底,乐大人所言立时引导着一众女伎的思路。
引导了一众小娘子的思路,乐大人掌了话语的主动权,继续说道:“诸位小娘子不见周邦彦老大人所作的诗词意境兼收并蓄,博采诸家之所长,又摒弃诸家之弊端。在他老人家的词中,既有温庭筠的秾丽,韦庄的清艳,又有冯延巳的缠|绵、李后主的深婉,也有晏殊的蕴藉和欧阳修的秀逸。至于柳永的铺叙绵密乃至是淫冶恻艳以及苏轼的清旷豪达,均能窥之一二!”
搜肠枯肚的大捧周邦彦,乐大人自然是有自己的用决,原本倒是有心想捧下自己,但想想自己蹿红的太快,底蕴、资历颇有些不足,眼下在大宋有人推自己与周邦彦齐名,正所谓捧周邦彦就是捧自己,曲线救国的理论嘛。
一众小娘子自然是听说过周邦彦大名的,却又无缘相见,再细听乐大人一分析,果然剖析的非常有理,思路不知不觉间顺着乐大人的话头向下想。
停顿了下,乐大人又说道:“诸位小娘子不见周老大人更是创制《六丑》、《华胥引》、《花犯》、《隔浦莲近拍》等新词牌,将出道未久的李师师捧为东京汴梁第一名伎。”
这是旧闻,也是不争的事实,无人可以辩驳,一众伎家小娘子心中更是不由对李师师起了羡慕之心。
说到这里,乐大人开始拉起了仇恨:“只可惜了诸位小娘子,相貌才情均不比李师师、赵元奴二位京城最红人物弱上半分,却为何声名却是低了不止数筹?原因就在此处,江浙才子寻日里只怕是埋头读圣贤书,将才情雅意都用到了谋取功名之上,没有适合应景的名词佳任衬托抬捧,使的诸位小娘子几成明珠蒙尘,令人嗟叹!”
李师师、赵元奴才情样貌不止冠绝汴梁,更是名动大宋,江南同行女伎也俱都是闻其大名。
乐大人虽说是语言尖酸刻簿,但眼前的这几位小娘子却如有遇知音一般,望着乐大人的心中俱都忘记了沈杰等人与自己的叮嘱。又仔细的想了想,乐大人说的不是没有道理,自己若是有缘遇到了周邦彦那般的人物,与自己填上两首词,怕也是与李师师、赵元奴那般的人物。说的再明白一些,不是自己这些人的才艺姿色不如汴梁同行,只是不止是本地,怕是整个东南的才子都没这个才情。
“阁下好大的口气,视我江南无人物耶!”
就在乐大人的话音落下,雅室的房间被打了开来,四位均着长衫的士子入得雅室,四人对乐大人皆是带着几分怒意。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