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擎宋 > 第三百二十二章 乐大人是个好官

第三百二十二章 乐大人是个好官(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抚军治民,乐大人一兼两职,嵊泗群岛剿匪大获全胜是乐大人的功绩,钱塘县治军是乐大人的政绩。功绩刷完了,乐大人回到钱塘县衙继续刷政绩。

“府尊大老爷,今日钱塘县衙门前贴出了告示,告上写着邀钱塘士绅商贾捐资修补钱塘江堤。”一大早刚刚散了衙参,王汉之正在签押房里闲坐休息品茶,府衙有个王府尊的亲信差伇来到门外禀报道。

王汉之闻言冷冷一笑,立时想清楚了其中缘由,钱塘县要修建沿江堤坝,以钱塘县的财力自然是不敷使用,若要上奏朝廷减免税赋,自然绕不过自己这个府尊,只有自己这个府尊批过才能上报朝廷,那乐天素来与自己不睦,绝对舍不下脸皮来求自己,才想出这么一个邀请钱塘士绅商贾捐资的办法。

做为蔡京的党羽,王汉之于崇宁年间乘了蔡京为相的东风,被擢为礼部侍郎,后于崇宁二年出知瀛州,历知河南府、苏州直到现在出知杭州,做了十多年的地方官,经历的政务甚多,邀士绅商贾捐资修堤铺路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做过,早有感触的王大人更是清楚其中艰难,从这些铁公鸡般的士绅商贾手里抠出多少银钱心中更是有数,满打满算能凑齐十之一二就很不错了,其余的还要伸手向朝廷要。

修建钱塘江堤不是小工程,没有朝廷的拨款,指一县之财力根本无法独自完成,哪怕钱塘县富庶非常。

想到这里,王府尊的眼睛带着喜意的眯成了一条线,真希望乐天这一次闹的灰头土脸啊。

钱塘县衙门前告示一贴,立时在钱塘县乡绅商贾中引起一阵哗然,在平民百姓心中倒没有什么异样,县衙要求捐资修堤怎么也捐不到自己这些平民百姓的头上,老百姓心中自然没有感觉。

莫说是王府尊,便是府县同城的仁和县、余杭县,还有驻杭州府的两浙路诸司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持看热闹的心态,等着看最近风头正盛的乐大人弄的灰头土脸,这些人对官场上的事务太熟悉了。

嫉妒是人的天性!

正所谓树大招风,乐大人到任钱塘以来掀起了太多的我浪,又刷出了太多的功绩,难免不让一众同僚们眼红。

钱塘江流经钱塘县境内足有四十余里,江南岸便是越州,所以钱塘县只需修江北的堤坝便可以了,但这四十里江堤精打细算怎么也需要七万余贯钱。七万贯不是个小数字,相当于钱塘两年的税赋,便是钱塘县收了余杭商贾三个月的税,距离这个数字也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就在杭州府诸司满心期待看乐大人笑话的时候,钱塘县大户白正繁白员外、王佐王员外率先站了出来,开口便是捐资一万贯钱,紧接着仁和县、临安县的李员外、张员外、许员外也是纷纷表态捐资一万贯。

听到这个消息,杭州府的官员一阵愕然,王佐身为乐大人半个岳父,出资一万贯有替自家女婿刷政绩之意,倒也在情理之中,这白员外是抽什么风?仁和、临安两县的李员外、张员外三人俱不是钱塘县籍,又来凑什么热闹?

钱塘县本地的一众商贾本来还打着看热闹的态度观望,看到这般状况也不好意思再继续装聋做哑,只好捏着鼻子认捐,虽然数目不大,一番下来再加上县衙的库钱,这修堤的费用倒也凑齐了。

官场上从不缺明白人,身为两浙路置制使的陈建陈大人更是明白人中的明白人,立时便知道为何这白员外四人会慷慨解囊了,心中猜个义,须知学后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这一次终于有人看出来乐大人是抄袭了,其中有几句是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甚至这“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两句,出处更是有名有姓,乃是本朝观文殿大学士汪洙所做的劝学诗。

不要忘了汪大学士的父亲汪元吉可是曾在明州府做过司法参军的,这汪洙自幼在明州长大,距离杭州不远,而汪大学士年幼就有神童之誉,在两浙路几乎被传为神话,汪大学士的这两句劝学词,杭州人又怎么不知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